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如是辨经】-450- 十二因缘

2017-06-11 木铎之声 如是文化微力量








李霞:十二因缘法中,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识缘名色。这里的无明、行、识到底应该怎样理解?不过好像很明显的是,无明、行、识应该都是在名色之前,应该怎样区分?请金刚老师及师父们开示![呲牙][呲牙]


涧秋:这个辨题不错!识是不是应该是有了名色分别智后才有的境界啊?


金刚:上次在中级班,我不是做过一个比较俗的比喻了么?


李霞:再说一遍行不?


金刚:那现在得好好记住了!

忽然无来头的产生一念,就叫无明;据此一念,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动力之源,从此由静转动,念念迁流这叫行。


涧秋:这么简单啊!


金刚:然后根据妄念所现的境界取相分别,逐渐出现了“我”的概念,就是识,也叫神识,也就是心。

神识随运动的结果业风飘荡,于男女交媾之时进入母胎,形成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,叫名色。

名色也叫胚胎,胚胎逐渐发育,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由于六根将来的主作用就是将外境揽入自心,所以也叫六入。

六根长成,呱呱落地,终于开始与外境接触,叫触。

有了接触,便形成苦乐的感受,叫受。

于苦乐感受,产生爱憎之心,叫爱。

有了爱憎,便有取舍,叫取。

取舍的结果,是有或没有,叫有。

有了“有”,便开始有了人生,叫生。

有生,则必有老病死,叫老死。

死了之后又进入无明,又不断运转,随业风飘荡,又投入母胎......

这就是十二因缘。





【如是辨经群】



心灵鸡汤式的学习群多如牛毛。

此群之所以珍贵,是因为本群目的并非为了知识满足,心灵滋养,社交问候。

此群是庖丁解牛,以经典为刀,以生活为牛,以法门为骨,以觉照为经,以伦理为血肉。刀刀见血,枪枪到骨。明是非,辨正邪,启般若,证菩提。

这个群尊圣人,不迷信,有伦理,倡自由,不设限,讲规矩,可批评,也表扬,敢责疑,错就改。


【如是辨经】-449- 修:“随文入观“与“随观入文”!

【如是辨经】-448- 思:通读与啃读

【如是辨经】-447- 闻:经文就相当于一组密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